道德经,又称老子,是中国春秋后期论述人生哲学的一部著作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,也是春秋战国时期道教学派的奠基经典之作。
两汉文帝时,和尚第一次为老子作了笔记,后来成了河上公章一书,也成了唐朝教授老子的教科书。
两汉景帝时,老子首先被尊称为经,后来老子提到的道和德在今天的道德经出现之前就被合并了。
唐太宗以为自己是李尔以后,就吩咐玄宗和道士程玄英把德经翻译成梵文,然后把它引进印度。
明朝期间,随着法国、意大利、比利时等传教士的到来,德书传入欧洲,并广泛流传。
根据联合国教育、科学及文化组织(教科文组织)的说法,伦理之书是除圣经外,用外语翻译得最广泛的文化杰作。
道经吸收道家思想,完善道家思想,对传统哲学、科学、政治、宗教等有着深远的影响,这本书充满了辩证法,论述了宇宙的起源和万物的规律,为道家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。
今天,王武山路广场刻有道德子午线的石壁,每一块石头就像一块棋子,看着这些排列整齐的石头,就像一块大棋盘,向世人展示了道德经的独特魅力。